資料一:香港出生數字(2009年年中 - 經調整)
年齡/人數/出生年期/名稱
20-29/980,000/1980-1989/八十後
30-39/1,131,500/1970-1979/七十後
40-49/1,235,500/1960-1969/六十後
50-59/1,050,500/1950-1959/五十後
60-64/410,000/1945-1949/內戰一代
資料二:
「八十後」的成長過程最幸福,佔用人均資源比其他幾個戰後人口組別都高;這還未把經濟增長因素考慮在內。「八十後」之前的世代人數多,已「把餅做大」,陸續退出來之後,「八十後」上位機會最豐。八、九十年代有移民潮,不少內戰一代和「五十後」移民海外騰出空位。惟一不利「八十後」上位因素,是港人壽命增長,受的教育亦增加,退休年齡可能延後。
資料三:
由保衛天星、保衛皇后碼頭事件開始,本地突然冒出一批關注社會事件的新生代。近期的高鐵爭議,要求釋放內地異見人士劉曉波,到元旦大遊行,這批「八十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八十後」,其實是指在八十年代出生,年紀不足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大都無黨無派,組織零散,透過網上聯繫,參與抗爭行動。不過,他們的抗爭手法,有別於傳統的街頭抗爭,嘗試衝擊政府總部,甚至中聯辦,有人指他們行動過激,是社會的「計時炸彈」;但亦有意見覺得,有年輕人關注政治、關心社會,各方應該聆聽他們的訴求,始可以化解矛盾。
問題:
1.根據資料一,於2009年中,香港人口年齡分佈有何特徵?八十後這批在人數上有什麼特別之處?(2分)
2.根據資料二及就自己所知,分列出有利和不利八十後發展的因素。(6分)
3.根據資料三及就自己所知,解釋為何八十後很關注社會及政治事件,並以激烈手法提出訴求。(6分)
4.對於八十後現象引發的問題,有人認為是政府一向漠視青少年發展的結果,你有多大程度同意此說?(8分)
提示:
1.特徵包括改變(頭與尾)及趨勢
2.人均資源→職位範圍窄;移民潮→壽命增長;教育→提升競爭力
3.西方思想、身分認同、資訊發達、從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