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通識科
專訪WTO總幹事拉米 - 我們正生活在“世界制造”時代
十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歷經艱難,拉米參與了談判;十年來,拉米也目睹了中國經濟和貿易的騰飛。這位當年的歐盟委員會外貿事務專員、現任WTO總幹事,眉飛色舞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評價和認識。
國際貿易是雙贏游戲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加入WTO十年了,十年風雨十年彩虹,你對中國這十年在世界貿易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如何評價?能打多少分?
拉米:我認為,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決定所結出的輝煌成果証明了,無論對于中國還是對于世貿組織來說,中國入世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因為國際貿易規則在此洽談實施和管理,如果中國不參與,將會是“與世隔絕”的,而WTO體系,沒有中國的加入,各國與中國的關聯也相對會少。總的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中國和WTO成員經濟和貿易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日報:那麼過去的十年,在你看來,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相互影響是怎樣的呢?
拉米:世界經濟對中國的發展相當重要。大家都了解,出口是中國經濟的“強力發動機”,而且成效卓越。當年中國為什麼要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意圖就是希望以世貿組織的規則體系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需要出口來促進增長,而中國的出口,需要一定的規則來預防進口國家對中國出口的阻撓,而這正是世貿組織能提供的。
當然為了達到此目的,中國也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中國必須開放其經濟領域,對其體制進行改革。這樣的協同作用已經有了一定成果,而且在將來會有更大進展。當然對于其他WTO成員來說,中國的發展對他們形成了挑戰。中國在國際貿易上的異軍突起,給一些國家造成了問題。很多國家已經進行了戰略調整,這也証明了,國際貿易是雙贏游戲。
日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隨著經濟貿易的發展,與貿易國之間的爭議日益頻繁,主要的原因何在?
拉米:我對發生貿易爭議並不感到驚奇,貿易衝突和分歧確實存在,我們以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來判斷貿易各國的行為是否違規,WTO內有著解決這些紛爭和衝突的機制。如果某成員認為中國的貿易行為沒有遵循世貿規定或者中國發現其他貿易國家有違規操作,世貿組織可以根據相關規定來判定是非,這是合理的存在,而且與貿易量成正比。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驚人,但貿易失衡情況依然較為嚴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順差。而我們是以世貿組織規定的方式和條例來處理相關爭端,中國公司在爭議案中有贏有輸。中國和其他世貿成員一樣,必須遵循世貿組織規定,而中國遵守得不錯。
日報:8月31日,中方就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上訴,要求推翻專家組報告的部分裁決。而中國民眾對世貿組織處理此類案件的公正公平性非常關注,你能就此談一下個人意見嗎?
拉米:首先,此訴訟案並未最後結束,這只是第一輪裁定結果,我知道中國會進行上訴。世貿組織的各種規定都是通過各成員協商、達成共識而形成的。然後要保証這些規定被執行和鞏固。一裁的結果稱中國違背了相關規定,案件最後的結果要看上訴的結果是否與一裁相同。這並非是WTO偏向哪一方,我們是照章辦事,而這些規章制度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同意執行的。
人民幣升值應在IMF框架內討論
日報:目前來看,貨幣問題對貿易有著一定影響,中國經常被指應更大程度地升值人民幣來幫助西方國家平衡貿易,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拉米:關于人民幣,確實有很大的爭議。而貿易、貿易流通、貿易競爭和貨幣價值的關系如何平衡確實是一個問題。然而,這個平衡關系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其規章來管理和監督的,雖然也有一些相對應延伸至世貿組織的規定條款內,但是人民幣是否需要進一步升值的問題,並不是世貿組織來決定,而是根據IMF的評判來認定的。目前,IMF認為,人民幣仍然有巨大的升值空間,這是更應該在IMF框架之內討論的議題,而不是WTO。
日報:在世界經濟舞台上,中國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于是就有人認為,不能再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來看待了。你認為呢?
拉米:中國到底是屬于富有國家還是貧窮國家,這還是一個問題。美歐及日本將中國看成一個與他們實力相當的巨大的競爭對手。確實,如果你去中國,你立刻會發現一些輝煌和充滿活力非常現代的地區,與此同時,你也會意識到,中國的另外一些地區需要根本的改變和發展;這個問題會存在一段時間。總之,我相信,中國會進一步開放和改革其經濟,使其更有競爭力。這樣的努力,最終會讓中國人民受益,對提高人民生活起到最大作用。
全球貿易核算正在發生變化
日報:在這次WTO公共論壇上,你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做“世界制造”,你能詳細解釋一下其中的含義嗎?
拉米:我的觀點很簡單,過去,一個國家生產一種產品,出口到另一個國家消費。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以中國為例,中國的很多出口產品都是引進加工組裝,如中國內地產的一部iPad,零部件可能是從美國等國購進的,而組裝出口的中國廠家最終可能僅僅賺了很少的利潤,大頭的利潤被美國廠家賺走,但是整部iPad的價值卻被計算在中國的出口量里,這是不合理的。因此可以看到,全球貿易核算正在發生變化。
我認為,“中國制造”、“美國制造”或“德國制造”已經不說明任何問題了,不應該僅僅依據從這一國家進出口的產品的價值來計算貿易量,而應該更多地將產品附加值的因素考慮在內,而這正是當今貿易的現實,我們正生活在一個“世界制造”的時代。我們還沒有開始運用這種核算方式,我在此只是提出這樣的概念,提請大家關注這樣的現實。
日報:有業內人士提出,中國等發展迅速的一些新興經濟體應該區別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應該要求其對世界貿易做出更多貢獻,承擔更多責任,你覺得是這樣的嗎?
拉米:目前情況已經是這樣的。在WTO框架下針對中國的貿易規則要比柬埔寨、尼泊爾、肯尼亞、塞內加爾等國家要嚴格。經濟較好的發展中國家需要比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的責任。但與此同時,中國、印度、巴斯和南非也都表示,現在他們還不是發達國家。
立場分歧阻礙多哈回合談判
日報:迄今為止,多哈回合談判進入殭局已很久。有報道稱,在今年12月部長級年會上會有突破性進展,情況是這樣嗎?
拉米:多哈回合20多個項目的談判已經進行了10年,之前,我們有了不少進展,但當前談判停滯了,因為在一些基本的問題上美國有美國的立場,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又有他們的立場,就是說,在一些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分歧很大,而這些分歧阻礙了多哈回合談判。
我們希望今年12月份在日內瓦舉行的部長級雙年會上可以就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我不認為會一直處于這樣的殭局,不然WTO就處在一個低效率的癱瘓狀態。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新的方式來推動談判。
日報:有人認為,目前多哈回合的一些議題已經過時,這也是導致談判無法繼續的一個重要因素,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拉米:我也聽聞了這樣的議論,我不認為是這樣。也許這其中有一些新問題對當前的公開貿易很重要,比如一些國家已經面臨的問題,比如對食品出口的限制問題,目前尚未進行討論。但是這十年多哈回合談判涉及的老問題依然存在,比如降低一些產品高關稅、規範農業補貼、終止農產品出口補貼、規範漁業補貼等的必要性。所以我們必須先討論一些關系到當今以及今後改善貿易環境的問題,比如規則制訂或者關稅壁壘的問題等,然後才可以推進談判的繼續。
1) WTO的英文全名是甚麼,中文全名是甚麼?它有甚麼功能?
2) 中國 “入世” 的好處和壞處是甚麼?
3) IMF的英文全名是甚麼,中文全名是甚麼?它有甚麼功能?
4)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是已發展國家?是富國還是貧國?國際間他面對甚麼問題?